支持多維,請點擊我們贊助商的廣告

《天葬》  王力雄 著

第一章主權問題出現以前的中藏關係(1)

【多維連載】

“國家主權”在當今世界被奉為最神聖的概念之一,是不容質疑的公理和國際政治的聖經。主權的概念和理論產生於西方,近百年來才在東西方的衝突過程中被中國和東方所接受。然而新秩序的引進同時給東方世界帶來一個誤區──東方人和東方國家在闡述自己的歷史時,往往套用主權標準進行追溯,根據這一西方體系解釋彼此的歷史關係,尋找打歷史官司的依據。這必然隨之生出很多新的混亂和糾紛。東方本是按照自己的體系形成自己歷史的,用別人的體系進行解析,本質上已經失去了活的基礎,而變成死的概念,最終難免不落入玩弄文字的詭辯或唯我所用的強詞奪理。西藏與中國關於歷史的爭論,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就處於這樣一種狀態。前人所言,歷史就像小女孩的頭髮,任人編成不同的辮子。梳理中國和西藏的歷史,不是我所能及的工作,也不是這本書的目的,但是為了後面的敘述有一個來龍去脈,也為了讓那些對中藏歷史關係不太了解的讀者知道一個大概,簡略地描述一下歷史概況,似乎是需要的。當然,這裡交代的只能是一個最粗糙的“辮子”。

1、公主神話

德國電視二臺駐北京的記者劉登立在美國長大。他父親曾是國民黨軍隊的軍官,後來在美國定居。從小接受美國教育的劉登立與父親有很多不同看法,其中一個方面就是中國與西藏的關係。父親告訴他,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中國唐朝就把文成公主嫁給了藏王松贊干布。當時還在上中學的劉登立反問其父,那時候尼泊爾也把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為什麼西藏不是尼泊爾的﹖把他老爸問得乾瞪眼。很多中國人都是通過文成公主的神話認識中國與西藏的歷史關係,似乎中國把公主嫁到哪,哪就從此屬於中國了。這是一種有些可笑的邏輯。事實上當時的西藏非常強大,勢力範圍向西越過帕米爾高原,波及阿拉伯和土耳其控制區,向北到今日的中國新疆和甘肅的河西走廊,向東曾經佔領中國四川、雲南的大片領土。那個時期的藏民族以征服者的姿態,在整個中亞到處安營紮寨。唐朝開國的李氏家族本身帶有突厥血統和文化背景,把聯姻當作一種平定邊疆的政治行為──可想,嫁一個公主遠比調遣大軍來得便宜。王室的女兒多得很,何況帝王並不嫁自己的親生女兒﹙文成公主亦只是宗室之女﹚。唐朝前後嫁到“諸蕃”的公主有十五人之多〔1〕。在嫁文成公主之前,唐太宗李世民就已經把弘化公主嫁給吐谷渾王,將衡陽公主嫁給突厥處羅可汗之子。對當時那些遊牧民族的首領,能得到一個讓他們傾慕的文明社會﹙唐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鼎盛朝代﹚的公主,那相當於底層粗人娶貴族小姐,心理意義遠遠超過婚姻本身。當時的藏王松贊干布知道了吐谷渾王娶了唐朝公主,也向唐朝提出了同樣的要求。

不知是因為松贊干布態度倨傲,還是因為那時唐太宗對西藏沒給予充分重視,反正一開始唐太宗沒同意。松贊干布大怒,帶領大軍先討伐吐谷渾,繼而攻入唐境,並致書唐太宗﹕“若不許嫁公主,當親提五萬兵,奪爾唐國,殺爾,奪取公主”〔2〕,何其豪邁。

固然,以唐朝之強,不至於屈服松贊干布的武力,不過雙方打了一陣互有勝敗的戰爭,足以使唐太宗認識到吐蕃﹙西藏的古名﹚不可輕視。當松贊干布再次緩和姿態,撤兵並重派使者帶禮物到長安求婚時,唐太宗便立刻同意將文成公主許配給松贊干布,連其所派的求婚使者都被賜予了琅琊公主的外孫女為妻,可見太宗撫慰吐蕃之心的迫切,所以文成公主進藏在一定程度上應該算是無奈。

文成公主之所以比其他外嫁的公主更留名,大概主要是因為她被嫁得最遠,嫁到最荒僻的地方,一去三十九年,至死沒回中原,因而從惜香憐玉的角度更值得同情。她在去吐蕃的路上哭得連河都改變了流向﹙青海境內倒淌河之名的來源﹚,此傳說足以反映後人對她的憐憫。文成公主死後三十年,唐朝又有一位金城公主被嫁到吐蕃。她的傳說就更慘了。金城公主為雍王守禮的女兒,被中宗嫁給吐蕃。中宗親自送金城公主出長安百里,在當時的始平縣與公主分別時,中宗悲涕噓唏,為表達傷感,特赦免始平的死罪犯人不死,免始平老百姓一年徭役,把始平的縣名改為金城﹙今陝西興平縣﹚,將他與金城公主分手之地命名為愴別里。此說可見為了換取與吐蕃的和平,唐朝皇帝不得不割愛的程度。而原本吐蕃使者是說為吐蕃王子求婚,等公主到了吐蕃,真娶她的卻變成了藏王。公主那時僅十三、四歲,而娶她的藏王贊普,據說老得滿頭白髮和鬍鬚,竟然看不出臉在哪一邊〔3〕。

不能說中國的公主進藏對發展中國與西藏的關係沒有作用。比如松贊干布自打娶了文成公主,吐蕃十年沒有再對唐朝用兵。然而十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是一瞬間。松贊干布死後,文成公主守寡二十九年,其在世之時吐蕃與唐就不斷發生衝突。以後的百年期間中國幾無寧日。有人歷數那一時期吐蕃與中國的大規模戰爭如下﹕

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六七三年﹚命薛仁貴率師十餘萬以討吐蕃,為吐蕃大將欽陵所敗﹔武后如意元年﹙六九二﹚吐蕃入寇,武后遣武威將軍王孝杰大破之﹔萬歲通天元年﹙六九六﹚吐蕃寇涼州,官軍敗績﹔長安二年﹙七○二﹚,吐蕃入寇,四役皆破之﹔玄宗開元十二年﹙七二七﹚吐蕃入寇,王君奐大破之﹔十六年蕭嵩敗吐蕃於祁連﹔代宗廣德元年﹙七六三﹚吐蕃寇長安,郭子儀擊敗遁﹔德宗貞元二年﹙七八六﹚吐蕃入寇陷監州等地﹔貞元五年﹙七八九﹚,韋皋大破吐蕃,隔年又連破吐蕃,獲其大將論贊熱﹔貞元十六年﹙八0一﹚吐蕃又大舉入寇。〔4〕

其中公元七六三年,吐蕃竟能攻陷大唐首都長安。而當時的吐蕃首領赤松德贊王就是金城公主所生的兒子。德宗年間,吐蕃僅從河隴一地就掠走五十萬青壯大唐百姓為奴隸〔5〕。唐穆宗長慶年入使吐蕃的劉元鼎行至吐蕃龍支城時,以往戰爭中被俘的唐軍將士“耋老千人拜且泣,問天子安否,言﹕頃從軍沒於此,今子孫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首名為《縛戎人》的詩,描寫一個曾被吐蕃俘虜的唐人之悲慘經歷,則是更加生動傳神。1

講了這麼多公主,為的是說明以一廂情願的立場,距離事實真相可能遠到怎樣程度。固然,正經從事史學研究的人還不至於把嫁公主當成國家主權的證明,但是過份誇大文成公主對西藏的重要性,卻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似乎是因為文成公主進藏才使西藏有了文明,包括醫療知識、技術工藝、烹調知識、蔬菜種子,甚至西藏的佛教都是文成公主帶去的。就算這中間有若干真實,然而過份強調,就成了一種民族自大的傾向,似乎只要漢民族嫁出去一個女兒,就能改變另外一個民族的文明和歷史,並且成為兩個民族世世代代不可分割的根據。事實已經證明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的神話。

2、蒙古不是中國

以大陸的官方修史認定,中國對西藏的主權控制始於十三世紀。那時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橫掃世界,而吐蕃王朝已經崩潰解體,西藏經歷了四百年的分裂割據,不再具有與蒙古對抗的能力。大小地方割據勢力在大勢之前紛紛向蒙古表示歸順。成吉思汗的孫子闊端汗在西藏選中了當時藏傳佛教的中心──薩迦,命令西藏全境各方勢力都要服從薩迦的領導。此後延續一個世紀的元王朝,一直通過薩迦對西藏實行統治。從歷史學家提供的材料看,也許那時已經具有了某種程度的主權成分。然而問題在於﹕那到底是蒙古對西藏實施的主權,還是中國對西藏實施的主權﹖

其實中國那時和西藏一樣,同是蒙古鐵騎征服的對象。說起來還不如西藏,西藏尚能保持相當程度的自治,中國卻是徹底地亡國。無法解釋,一個連自己主權都沒有了的國家,又如何能對別的民族實施主權﹖元與後來的清不一樣,雖然同是異族入侵後進行統治,但是清朝滿人無論是居住地還是其民族最終都被整體地同化歸併,融合於中國一體,而蒙古現在仍然有自己的國家,蒙古民族居住在亞洲廣大區域,與中國完全是兩個概念。硬把蒙古對西藏的征服說成中國對西藏的主權根據,這種“阿Q”式的邏輯顯得既奇怪又不誠實。

何況,蒙古和西藏到底是誰征服誰,還可以進一步討論。從軍事角度,西藏肯定不是蒙古的對手。但是西藏有西藏高原的天險,蒙古軍進藏也不是易事。事實上,蒙古並沒有對西藏進行征伐,西藏的歸順是通過西藏薩迦的首先歸順實現的。有蒙古人的軍威做後盾,當時的薩迦班智達給西藏各地僧俗首領發出曉諭,讓他們認清形勢,接受薩迦的──也就是蒙古的──統治,從而結束了西藏近四百年戰禍頻仍的分裂局面〔6〕。當時元朝向西藏派駐軍隊,目的不在直接統治西藏,主要是為了震懾西藏其他地方政教勢力不得挑戰薩迦政權。元朝中央政府設立掌管西藏事務的機關──總制院﹙後改為宣政院﹚,由薩迦班智達的侄子八思巴首任統領,而後的各任統領也都多為八思巴的族人〔7〕,也就是說,元朝對西藏的統治,大部分是西藏人自己實行的。那時的薩迦政權不能完全被視為蒙古的傀儡。雖然西藏在軍事上臣服蒙古,蒙古卻接受了藏傳佛教。甚至當時的蒙古文字都是由八思巴創製的,所以可以說西藏是在精神上反過來征服了蒙古。那時元朝皇帝對西藏喇嘛教狂熱崇信,為此,元朝專設一種特殊官職──帝師﹙皇帝的老師﹚,都是由藏人擔當。帝師位尊百僚,上朝時滿朝文武大臣排列站立,只有帝師享用專座。據說第一任帝師八思巴喇嘛甚至堅持自己的座次應該高於忽必烈大帝〔8〕。由此足以反映藏人的地位。歷代元朝皇帝即位前都得從帝師受戒,後妃、貴戚、大臣從西藏僧人受戒也蔚為風尚。當時的帝師氣焰萬丈,連其弟子毆打王妃,皇帝也不過問〔9〕。

在元朝攻滅在長江以南堅守的南宋政權過程中,西藏人積極配合蒙古人。八思巴為此在涿州興建一座神殿,親自為其開光,派一手下法師在其內修密咒法,保佑元軍〔10〕。而在元軍攻破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之後,又把投降元朝的南宋皇帝趙顯送到西藏薩迦寺,名為學佛,實為使其遠離中土,又能置於可靠人手中確保控制。後來那位南宋的末代皇帝在西藏被殺,威脅元朝的禍根就此徹底除掉〔11〕。要說這是中國在對西藏行使主權,豈不是有些荒謬。

在元朝的民族等級序列中,藏人屬於色目人等級,高於漢人。藏人擔當的帝師同時兼任宣政院最高首領。宣政院是與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地位平等的最高層元朝權力機關,可以直通皇帝。它的職能除了直接管轄藏區所有軍政、民政、財政事務,還負責管理漢族地區的佛教事務。在元朝那種狂熱的宗教氛圍之下,可想這種權力必定是很厲害的。八思巴的弟子楊璉真加去江南擔任釋教總統,為掠奪財寶挖掘南宋皇帝及大臣的陵墓一百一十多座,佔良田二萬三千畝,受人獻美女寶物無數,殺害平民多人。當時西藏各色人士紛紛以高等民族的身份跑到中國內地撈好處,有時累百上千,沿途旅店住不下,他們就強住民房,並乘機姦污民女〔12〕。那時的漢人大都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所以,從當時的歷史現象而論,與其說是元朝中國對西藏建立了主權控制,還不如說是蒙古與西藏聯手對中國實行了統治。

[多維主頁] [每日一章目錄] [上一章] [下一章] 


[請發表您的評論] [原書郵購]

明鏡出版社特別授權


多維信箱: cnewsnet@chinesenews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