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多維,請點擊我們贊助商的廣告

《天葬》  王力雄 著

第八章神界輪迴(12)

【多維連載】

3、拒絕達賴的藏人

不過歷史再怎麼變化,西藏也不會退回到跟過去一模一樣的狀態。中共進入西藏已將近半個世紀,給西藏社會帶來的影響和變化滲透了各個方面,甚至連神靈鬼怪都受了影響──這可以從馬麗華拍攝“降神”儀式時“靈媒”的一段對話看出﹕

當有人小聲招呼說,開始了﹗我們連忙打開電瓶燈,打開攝像機,衝進她家側房......她已不是尼瑪曲珍,是倫布附體了──巫﹕﹙冷笑﹚哈哈哈哈......想幹什麼﹗得到好處不知感恩。得不到時又要抱怨,怎能如此隨心所欲﹗

尼瑪曲珍之父﹙神諭解釋者﹚垂首低聲﹕我已稟報過,今天他們來拍電視,為向國外進行文化交流,沒有惡意。他們保證過今後不會對我家造成危害的。對不起,請原諒。

......

巫﹕拍電視的領導是藏族嗎﹖

﹙德珍走上前去致歉並解釋﹚

巫﹕﹙明顯地高興,格外和藹﹚沒關係,沒有嚴重妨礙的話,沒關係﹗我們是護法神,去向不明,只要不給家裡帶來害處,就沒關係。你們這是為政府工作嘛﹗我們跟漢人一起工作,要搞好團結......〔6〕

達賴喇嘛對西藏的“降神”與“神諭”之真實性進行過不少論證,他自己在重大事件中也總是聆聽“神諭”〔7〕。那麼連“神諭”當中都已混雜進了中共的邏輯和概念,西藏變化之深可見一斑。當然,這種例子並非是嚴肅的論證,可以只視為一種比喻。不可逆轉的方面主要應該在利益結構中去尋找。儘管翻身農奴可以重新給過去的領主讓路敬禮,但是要讓他們把已經屬於自己名下的土地還給領主,重做農奴,無論是以誰的名義──達賴喇嘛、佛、哪怕是來世──他們都是不會同意的。中共在西藏實行的社會改造產生了一個很大的既得利益集團,那其中不僅包括藏人的新權貴,也包括為數眾多的底層人民,即使他們並不喜歡中國對西藏的統治,他們也同樣不希望那些海外的藏人成為未來西藏的主人。

一個名叫次仁卓瑪的女人給我講完她在舊西藏受的苦,然後回答我問她的是否希望西藏獨立﹕“舊社會的西藏不就是獨立的嗎﹖如果西藏再獨立,我們不是就要第二次痛苦嗎﹗”

我在路上見到的吾金次仁認為,現在希望達賴喇嘛回西藏的大多都是對歷史毫無了解的年輕人,凡是有過舊西藏生活經歷的農牧民,“沒有一個願意”。

對我講過文革期間砸寺廟的尼瑪次仁,在他後來的生活中遭遇一系列不幸──先是摔成腦震盪,後來老婆離婚,再後來又因為家庭糾紛被女婿捅刀,差點喪命,身體也一直也沒有好起來。當年跟他一塊砸寺廟的積極分子,有的得病,有的早死,人們都說那是他們領頭砸寺廟的報應。尼瑪次仁說到這時,一反他平時說話的有氣無力,眼睛閃光,表情悲壯──

“我就不信那些﹗”他激昂地說。“舊社會有那麼多寺廟,我們藏民對寺廟那麼恭敬,難道我們過上了好生活嗎﹖那時的老百姓死了多少﹗又死得有多早﹗發生個感冒都能讓一村一村的人死光。我們村上邊的古魯貢巴村現在連廢墟都快看不見了,就是解放前發生流感死光的。那時人們拜神求神,為什麼照樣死﹖神那時候在哪裡呢﹖”

他的身後,一張毛澤東身穿綠軍裝揮手的繡像掛在牆上。那是一張六七十年代的像,在他的牆上已經掛了幾十年。

說到藏人對毛澤東的崇敬,一九八九年指揮過拉薩戒嚴的一位解放軍將軍講過他頗為自得的一件事。一天拉薩的示威隊伍向自治區政府進發,他的部隊駐紮在郊區,一時難以趕到,政府機關面臨受衝擊的危險。當他知道遊行隊伍喊的口號中有“打倒毛主席”時,雖然明知那“毛主席”指的是西藏自治區政府一個姓毛的副主席,但是他當即用對講機指揮那些化裝成普通市民的藏族警察與喊口號者進行辯論,強詞奪理地指責喊口號者是要打倒毛澤東。他利用藏人對毛澤東的崇敬而混淆視聽,以辯論阻滯遊行隊伍前進的速度,使他有時間把軍隊調上去保護政府機關。以毛澤東為由頭,還可以保護便衣警察,否則不管用什麼理由阻滯遊行隊伍,都可能受到示威者的攻擊。

我舉這些實例,其中沒有價值判斷。我只是想指出一種客觀事實,在藏民族重新一體化的表面之下,已然存在著一種不可彌補的深刻分裂。藏人不再是一個同質的概念,已經有不同的甚至彼此對立的藏人。他們是不能以“西藏人民”或“西藏民族”幾個字就可以囊括和說明的。

對達賴及其追隨者重新統治西藏。除了底層的“翻身農奴”有疑慮,最不願意的應該屬今天正在西藏掌握權力的藏人新貴集團。他們中間,對毛澤東仍然保持愚忠的已經很少,死心塌地忠於北京當局的更是不多,但相比之下,他們最擔心達賴返回。他們畢竟多數是當年的下層階級,如果達賴喇嘛回來,大批過去的貴人和在西方受教育的流亡者後代也會隨之而來,無論從階級關係還是從政治派系上,他們的地位都不會不受威脅,除了既得利益的喪失,他們還會擔心由於“歷史污點”而受到清算。所以在必須做最終選擇時,出於自身利益,他們很可能寧願在北京與達賴之間選擇“親漢”。

[多維主頁] [每日一章目錄] [上一章] [下一章] 


[請發表您的評論] [原書郵購]

明鏡出版社特別授權


多維信箱: cnewsnet@chinesenewsnet.com